星空体育登录入口网页: 饶平县大埕镇坐拥7.8公里天然海岸线,优质稳定的海水资源与全年较小的温差,为鲍鱼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上世纪90年代鲍鱼产业开始发展至今,陆上鲍鱼育苗养殖规模已超3500亩,每年产出鲍鱼苗约16亿粒,年产值突破6亿元,成为全省乡镇中顶级规模的鲍鱼种苗产业群。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制约发展的瓶颈也逐渐显现。长期以来,大埕镇鲍鱼苗种的亲本依赖外地引进,种质良莠不齐,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可持续、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此,大埕镇从顶层设计、设备更新、研发技术等多维度发力,在海洋牧场建设的征程中,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鲍鱼养殖创新发展路径。 在镇政府的推动下,2023年,饶平县大埕镇水产养殖协会正式成立,为产业有序发展搭建起关键平台。依托协会,大埕镇加强完善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通过实地调研摸清鲍鱼育苗产业现状,制定《大埕镇关于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实施方案》,探索“一二三”产融合新路径;组织从业人员前往产业成熟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定期开展技术培养和训练,并加强职称评审服务,目前全镇已有37人获得乡村工匠职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储备了专业人才。 今年以来,大埕湾海域的养殖场景迎来新变化——新增格筏架式海上鲍鱼养殖网箱,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我们公司2025年2月初投放鲍苗,所用筏架式网箱每格5米×5米,总占地面积32亩。”饶平县绿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森辉介绍,每格网袋投放鲍苗600至700粒,养殖过程以海带为饲料,新模式下的养殖效率显著提升。 产业升级离不开技术支撑,大埕镇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建设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推动先进养殖技术、装备研发与水产种业实现“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让专家人才“下乡入海”,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注入人才活力。省博士工作站与当地养殖实验基地紧密联动,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博士工作站建成后,入站博士们多次邀请相关科研人员一起考察我的养殖场,给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饶平顺斌鲍鱼育苗场负责人陈杰滨说,如今他正积极努力配合博士站工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养殖场的生产效率和养殖品质都有了明显提升。 科研团队针对产业痛点开展技术攻坚,成果丰硕。目前已成功培育出皱纹盘鲍与绿盘鲍杂交的优质鲍鱼苗种,有效解决了种质依赖外地的问题;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博士刘广锋为代表的团队,还研发出养殖池塘环境菌藻调控技术、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大幅度的提高了鲍鱼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