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登录入口网页: 磷酸铁锂这一行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呢?答案是严重内卷,我们今天先把五家A股上市公司的对比数据对比讨论之后,再说一说这一行的具体情况。 2025年前三季度,主营“磷酸铁锂”的上市公司中,除德方纳米之外,其他四家都处在反弹之中,虽然反弹幅度上安达科技和万润新能更高,但湖南裕能的规模更大,反弹中的同比增长额要大得多。湖南裕能的一马当先的优势很明显,其规模已经比其他四家合计水平都要大了。 在2020年时,五家的规模都比较小,顶级规模的龙蟠科技也不到20亿元,2021年至少是翻倍的增长,最为夸张的安达科技达到了16倍;而增长额上是湖南裕能,凭借6.4倍的增速超过了龙蟠科技,排至首位。 2022年,五家最少以2.5倍的增速在增长,湖南裕能增速最高,其规模达到了428亿元,连续两年,累计增长32倍。其他四家的增速也不错,安达科技、德方纳米、万润新能和龙蟠科技两年累计增速分别为51倍、15倍、10倍和3倍。2022年时的湖南裕能营收规模最高,但并没有超过其他四家合计水平的一马当先的优势,此时五家的总规模为983亿元。 2023年形势突变,五家全在下跌,安达科技、龙蟠科技和德方纳米下跌幅度较大,而湖南裕能和万润新能都只是微跌。下行中的市场,更考验经营者的水平,2024年龙蟠科技下跌幅度收窄,其他四家都是四、五成的下跌,此时五家的营收规模只有469亿元,较2022年跌幅过半。此时的湖南裕能,规模已经接近其他四家的合计水平了。 2025年前三季度,我们前面已经看过了,湖南裕能以较快的同比增速,在规模上遥遥领先;而万润新能同样以更快的反弹幅度,力压龙蟠科技和德方纳米,仅次于湖南裕能排到次席。快速地增长、暴跌和反弹,五年多的折腾之后,在营收规模上湖南裕能收获最大,龙蟠科技相对是比较沮丧的,从第一,排到了第四。 营收规模当然和净利润紧密关联,又得把这句话捡起来说了。五家主营磷酸铁锂的公司中,2025年前三季度只有湖南裕能有所盈利,其他四家都在亏损,好在亏损都在收窄,扭亏似乎有望了,毕竟有同行已经在盈利了。 似乎也不能太过乐观,因为湖南裕能压根儿就没有亏损过,只是净利润也在大幅度下滑而已。这种一马当先的优势是从2021年就开始的,在快速地增长的两年中,大家都在分食发展的红利,湖南裕能的优势并不是非常大。从营收下跌开始,龙蟠科技等四家持续亏损了两年零三个季度,虽然都已经连续一年多在缩小亏损额度,但离扭亏都还要差上一大截。 除德方纳米之外,其他四家2025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都已经“转正”,德方纳米离转正也不远了,但其和万润新能,以及安达科技均处在几乎不可能盈利的毛利率低位。龙蟠科技的毛利率更高,湖南裕能远不及龙蟠科技的水平,但龙蟠科技却在小额亏损,而湖南裕能还能有不错的盈利,其年化净资产收益率甚至还能够达到优秀级的水平。 三家公司的期间费用差异相当大,湖南裕能的营收规模比其他四家合计都高,但其期间费用开支还不及龙蟠科技,占营收比更是不及龙蟠科技的零头。这就可以在低毛利率的水平下也维持盈利状态,甚至于把7个百分点的毛利率,期间费用开支一小半,一多半留作主营业务盈利空间。 龙蟠科技的期间费用占比高,应该与其业务形态和产能利用情况等紧密关联,也就是说,如果行业回暖,可能其潜力是相当大的,是不是这样,我们就把这几家近年来的投入也看一看。 不到八年的时间,五家公司累计投入到固定资产类的现金超过330亿元,如果考虑到结算周期可能延后等影响,实际投入应该还要大得多。投入最大的厂家是万润新能和湖南裕能,都是90亿元左右的投入规模,安达科技可能不是不想投入,而是已经尽力了,德方纳米和龙蟠科技的规模在50-70亿元之间,也是相当高的水平。 主要的投入在2023年,当年五家合计投入超过了110亿元,2022年的合计投入也有90多亿元。2024年以来,只有湖南裕能还维持着较大规模的投入,其他各方面都下降明显,2025年以来就更是如此了。 我们要知道,这一行还有富临精工和友山科技等玩家,云天化和兴发集团等别的行业的厂家,凭借着以前在相关行业中累积的资金等资源优势地位,也在前几年加大投入介入磷酸铁锂及相关行业,大家都来抢这个增量不错的市场,蛋糕很快就不够分了。 磷酸铁锂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会超过5000亿元,2021年时约350亿元,这个增量多么大,这也是大家抢着扩建产能的原因。从需求量来看,2025年动力电池领域对磷酸铁锂材料的需求预测将突破260万吨,同比增长42%左右;储能领域需求预测将增至85万吨,同比增长超过66%;电动工具和电瓶车领域出货量预计突破4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 40%。 产能方面呢?各种数据打架严重,百川盈孚公布的截至2025年10月的产能为592万吨,在其他预测数据中还有超过600万吨的。再加上前面的三大需求也是预测数,而且都预测有四成以上的增长,现实的情况可能与预测数有不小的差异。不管怎么算,需求与产能之间都有至少200万吨以上的差异,现在的市场表现就成了大家看到的情况。 不过,随着大家建设步伐的变慢,市场需求虽然也在减慢,但仍算是不多的,能较高速度增长的行业,磷酸铁锂行业还是有希望逐步达到供需平衡的。有朋友可能会认为,还有大量的产能在投入建设,本着我们国内行业发展中一窝蜂上的模式,不见得就会这样。 当然有这个可能,只是现在的经济环境,和前些年已经不一样了,企业的投资热情普遍不及前些年,有增长潜力的行业的主要投资者,已经逐步成为有明显融资优势的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和以前那种开发商背景转型的纯民间投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磷酸铁锂行业2023年以来的大面积亏损,也有一定的可能较快地为后续盲目扩张按下暂停键,如果想介这一行,买一个资金链断了的项目,似乎比自己从头开始更划算。 不管是光伏组件,半导体,还是锂电池材料,近年的发展都是从增量需求出现,到产能过剩的周期,越来越短。原因是很多的,别的行业的产能过剩的挤出效应,当然也是原因之一,更本质的一些原因,似乎也不适合公开讨论。但是,慢慢的变快的兴衰节奏,就会慢慢的快地暴露问题,对及时纠正也是有非消极作用的。![]()
![]()
![]()
![]()
![]()
![]()
![]()